2025年5月26日

傍晚下班,骑电瓶车回家的路上,顶着寒冬腊月刺骨的寒风,常常觉得四周的万物也都进入了一种休眠状态,看到在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们蜷缩着,他们的精气神也似乎被这冰冷的空气冻结。

在这样的季节里,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人们常常会感到精神不振,行动迟缓,情绪低落,他们的眼中似乎总是朦胧暮色,不再闪烁往日的星光,步履不再轻盈,声音和笑容也显得勉强。

他们的这种状态,中医称之为“无神”,它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淡漠的阳光,虽然存在,却显得无力而又苍白。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禁思考,如何在寒冷的冬日里,找回那份温暖而明亮的生机,让精神的火花重新点燃,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博大精深的中医体系中,“无神”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对精神萎靡状态的描述,更是对生命活力的一种深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似乎总是提不起精神,眼神空洞,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甚至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他们经常面色苍白或晦暗,眼神无光,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状。在中医的理论中,“无神”往往与气血不足、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紧密相关。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充足则精神饱满,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阴阳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阴阳失衡则可能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当脏腑功能失衡,心脾不足或肝肾亏虚时,精神便显得萎靡不振。

那么,作为中医医生的我们,到底是如何诊断“无神”的呢?首先,我们会通过望诊来观察病友的面色、眼睛、舌苔等外在表现。比如面色苍白或晦暗、眼神无光或空洞、舌质暗淡、淡胖、齿痕舌、舌苔淡白等等。然后我们还会通过问诊、闻诊及脉诊来仔细分析。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触摸脉搏,感知病友气血的流动情况,从而判断精气神的强弱,无神的脉象常常表现为脉濡无力、脉迟缓、尺脉无力、脉沉、脉结代、脉芤等等。

在中医的视角下,“无神”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心脑肾等各种慢性疾病、长期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失眠、思虑过度或抑郁等。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了“无神”的症状,请千万不要忽视,因为这可能是身体亚健康的表现,或者说不定是疾病的早期表现。

对于“无神”,中医多使用补气养血、补益肝肾、养心安神等治疗方法,使用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七福饮、补肺汤、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归脾汤、养心汤等方剂,常使用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阿胶、鹿角片、桂枝、附子等中药。

当然最好的治疗,还应当是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的生活、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等,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等。

中医对“无神”的认识和治疗,不仅仅是对身体的调理,更是对精神层面的关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不忘初心,回归自然,用中医的智慧来滋养我们的心灵,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如此,无论冬日的寒风如何吹过,我们的心灵却如同春日暖阳般温暖。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光,我们的每一天都会充满阳光和活力,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我们的热情和智慧,让这个冬天变得更加温暖而美好。

参考资料:1.中医内科学,吴勉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