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平医生,我父亲中风后一直卧床不起,这可怎么办?”朋友焦急地问我。

朋友的父亲得了脑梗死,右侧肢体无力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尽管在上海接受了半个月的住院治疗,但出院后依旧瘫痪于床,无法站立行走,时常感到头晕、头昏,言语减少,乏力,情绪低落,饮食也一般。

朋友父亲目前仍在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氨氯地平等药物,并服用中药补阳还五汤,但病情并未有所好转,仍头昏不适,即使家人搀扶,也无法站立行走,记忆力逐渐下降,夜梦纷纭,朋友和家人都感到非常焦虑。

1

来到我门诊的中风病人,情绪十分低落。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确实符合气虚血瘀的辨证,但在搭脉时,我发现病人的脉象弦滑且有力。

再细看,病人讲话时声音其实很大,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黄腻。

我告诉朋友,他父亲的中风病,属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需要使用平肝潜阳、清泄肝火的方药,比如天麻钩藤饮加入丹栀,不要再服用补阳还五汤了。

当时我为他开具的方药如下:天麻、钩藤、石决明、姜半夏、丹皮、山栀、夏枯草、大黄、代赭石、地龙、牛膝、桑寄生、炒麦芽、甘草等。

2

脉象,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常的脉象应该是柔和、有力、节律均匀的,脉象的分类多种多样,其中弦脉是中风疾病的重要辨证标志。

弦脉,顾名思义,脉象就像琴弦一样紧绷有力,脉形端直而形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所以常形容弦脉为“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

弦脉的硬度,往往随病情的轻重而变化,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在中医理论中,弦脉主要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有关,主肝病、中风,另外与疼痛、痰饮、寒凝、瘀血等亦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柔和为贵,如果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少阳枢机不利,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就会出现弦脉。

结合到具体临床,弦脉,还可分为弦硬、弦紧、弦数、弦滑,甚至弦缓、弦细等不同类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老年人的脉象一般偏硬而失于柔和,弹性差,和弦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浮取为硬,沉取濡而无力,一般考虑老年人气虚,如果寸关硬,尺脉无力,一般考虑肾虚。

 3

诊脉是中医医生在临床诊治病人时,不可或缺的诊察步骤和内容,不会搭脉,不会根据脉象来处方,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医生。当人体生病时,人体的脏腑功能逆乱,气血运行失调,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脉象,比如弦脉。

在临床实践中,有时还会出现脉象和舌象不一致的情况,或者脉象与整体症状不一致的情况,即“异病同脉”或“异脉同病”,这意味着,即使病症不同,脉象可能相同,或者病症相同,但脉象可能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在为病人诊治时,一定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全面分析,四诊合参,认出疾病的本质。当出现脉症不一致时,根据人体的整体辨证,决定脉症之取舍,必要时舍脉从舌,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正如《景岳全书·脉神章》所言:“治病之法,有当舍症从脉者,有当舍脉从症者。何也?盖脉有真假,脉亦有真假,凡见脉症不相合者,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

4

2020年大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每2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发生过脑卒中,340万人新发卒中,230万脑卒中死亡。

可以这样讲,在我国,每 12 秒就会增加 1 位新发卒中患者。

中风急性期加重或进展的比例约13.3%-36.8%,致残率超过75%,重残率超过40%,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5%,在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死亡率在12.1~15.3%。

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卒中挑战,而且已经年轻化,实在令人担忧。

中风,这个突如其来的疾病,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风疾病不但凶险,并发症多,而且复杂多变,因此,我们应该密切观察病情,仔细诊察脉象,分清肝阳上亢、肝风夹痰、阴虚阳亢、痰热腑实、痰浊瘀血、气虚血瘀等证型,根据辨证论治,精准的把握中风现阶段的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个体化处方。

参考资料:

1.神经病学(第三版),吕传真、洪震、董强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方剂学,李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医诊断学,李灿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药学,钟赣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景岳全书,(明)张介宾,人民卫生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10 thoughts on “如何从脉象辨治中风?|平启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