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水乡兴化的春天极其美丽,到处是荠麦青青、嫩柳如烟。
这一日,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悠悠点缀,糖友李大爷携爱孙到郊区踏青,也许是因为走快了,也许是因为身体僵硬,李大爷不慎跌倒,虽然没有骨折,但家人吓得够呛,在休息时的闲谈中,李大爷告诉儿子:“我发现近来动作没有以前灵活,走路转弯时双脚发硬。”
细心而孝顺的儿子带着李大爷来到我的门诊,根据李大爷的描述,我详细地为李大爷进行了查体,发现他的四肢肌张力增高,而且呈弯曲铅管一样的僵硬,他走路时的双臂摆动也差,而且两侧摆动的幅度不一致。
根据检查结果,我告诉小李:“你爸爸得了帕金森病。”
李大爷很郁闷:“我怎么既得了糖尿病,又得了帕金森病啊?”“难道糖尿病更容易得帕金森病吗?”
“还真是的。”我告诉李大爷一家。
从流行病学上分析,遗传因素、高龄、长期接触重金属和杀虫剂是帕金森病和糖尿病共同的危险因素,两者在炎症、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等方面又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
从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糖友确实更易得帕金森病,2021年一项荟萃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增加帕金森病8%的发生率,合并糖尿病的帕金森病人,运动症状更明显,认知功能下降更快,更容易出现嗜睡、抑郁、性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幻觉、胃肠道等症状,病情更复杂、更严重,预后也更差。
所以糖尿病应该是帕金森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大约为1.37%,因此,估计中国的帕友总数可能高达362万。
并且帕金森的发病已经开始呈现低龄化。
根据临床经验及研究,阴虚是糖尿病或帕金森发病的病理基础,所以看糖尿病及帕金森病,离不开治疗阴虚,在临证上,我们常使用熟地黄、玄参、白芍、葛根、黄精、山萸肉、龟板等养阴滋阴的中药,能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及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并改善病程,改善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对帕金森病其实早有认识,认为本病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其中又有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瘀血生风、痰热动风等不同病机。
我们脑病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终于也成为省重点专科,我科根据中华医学会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设立了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治疗小组及专病门诊,结合中医药研究成果,辨证选用归芍柔筋汤、摧肝丸、抗震止痉汤、归芍地黄汤等祖国医学名方治疗帕金森病。
常使用的中药有钩藤、白蒺藜、天麻、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全蝎、蜈蚣、白僵蚕等,其中虫类药不但能够息风定颤,且能搜风通络,能够改善震颤及肌强直,缓解病情,减少及减轻各种非运动症状,减少并发症。
帕金森病确实是个疑难病症,病理机制错综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分类多,并发症也多,在诊治病人时一定要仔细的问诊及查体。
对于帕金森病的预防,除了避免中毒、中风、颅脑损伤等外,还应注意生活调摄,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情绪刺激,饮食宜清淡,忌暴饮暴食及肥甘厚味,并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帕金森病人平时应该注意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尽量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内养功等,简单易行的可以进行广播体操锻炼。
对卧床不起的患者,应该注意帮助帕友翻身,经常进行肢体按摩,以防发生褥疮,一旦发生褥疮,要及时处理,按时换药,保持创口干燥,使褥疮早日愈合。
上了这么多年的门诊,看了无数的病人,对于比较疑难的疾病,尤其是帕金森病,我比较喜欢探索于中医,中药方子开得很多,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我已白发老头,到了面前,常常会一惊一乍。
其实多数人存在年龄重叠,譬如苏东坡,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还要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其时苏东坡当时才38岁,余秋雨评述苏东坡是老年、中年、少年的心态同时存在,所以苏大爷的日子过得颠颠倒倒、有滋有味,相当达观,生命极具弹性。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 中药及方剂使用的部分临床经验
- 中风病
- 公众号
- 周围神经病的那些事儿
- 头昏眩晕
- 头痛
- 帕金森病
- 影像
- 待分类
- 痴呆
- 癫痫
- 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
- 糖尿病
- 肌肉疾病
- 脊髓疾病
- 脑出血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医案医话篇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康复与指导(编辑与分类中)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脑病科漫谈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流派与传承
- 脑血管病
- 诊断思维
- 高血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