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大家好,我是平启年医生,从事中医诊疗及研究30多年,你们的医生朋友。

我在外就餐或聚会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吃什么降压药呢,高血压根本没关系,你看,我血压200,不是照样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一点也没有什么事吗?”

对于这样的言论,现实中很多,看文章的亲,这样的情景你是不是有点熟悉?

还有很多朋友认为:”降压药不能吃,吃了就停不下来,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还有朋友认为:”我吃降压药就行,不需要监测,随便多少无所谓,高一点底一点没关系的,怕什么!“

对于我在诊疗时,交代的血压记录要求,以及血压达标要求,很多病友不能理解,甚至很惊讶,哪有这么严重,烦不烦啊?

看文章的亲,上面的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或者听说过吗?对于这种言论,你是怎么认为的,或怎么想的?

1

为什么要控制高血压?

因为高血压损害血管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血管壁的损害会越来越大,渐渐地我们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管损伤了。

最终出现了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情况,甚至威胁了我们的生命。

所以血压不但要控制,而且还要达标,不达标,就起不到保护血管的目的,起不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目的。

对于血压不控制,或者控制不达标,而出现的脑梗、脑出血等中风事件,实在是太多了,因此而痛哭流涕悔恨者也是时时见着。

对于标准这个话题,我们医学谈论最多的应该是高血压标准。

那么,血压降到什么程度算达标,高血压的降压标准到底是多少呢?

这也是我每天在门诊或病房中,在面对高血压朋友,或者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友或家属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2

虽然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设定为≥140/90mmHg,但根据经验,作为临床医生的我们,认为血压应该低于130/80 mmHg,而且已经认为了好多年。

所以对于门诊或者病房的高血压病友,沟通交代的降压目标,一般就是低于130/80 mmHg。

但具体的降压目标,其实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对于合并有蛋白尿的高血压,一般要求低于125/75 mmHg。

对于合并有心衰的病友,在耐受的情况下,可以再稍微低一点。

比如对于老年人,在降压的同时,还需要权衡心血管风险和低血压的风险,因为老年人对降压比较敏感。

所以对于老年人,降压标准反而要宽一点,速度要慢一点,千万不能本本主义。

尤其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对于合并脑梗死、颈动脉明显狭窄、明显的脑白质缺血样脱髓鞘病变,或者考虑存在低灌注风险的、容易有体位性低血压,或者从中医上讲存在气虚或气虚下陷的,降压标准要宽,上压可以放宽到140-150 mmHg,甚至160 mmHg。

当然,过度降压也不行,我们一般要求收缩压不要低于115 mmHg,舒张压不要低于60 mmHg。

所以你看,降压标准能一概而论吗?

3

在2023年6月份的天坛脑血管病会议上,天坛医院的赵性泉教授给我们授课时,曾讲过一个典型案例,到现在记忆犹新。

一位老爷子,这位老爷子也是为心内科的主任,因持续头昏不适请赵教授诊治,老爷子头昏很厉害,整天昏昏沉沉地,走路都晃荡不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到处诊治无效。

老爷子到赵教授门诊时,反应都已经迟钝,赵教授经过仔细问诊,发现老爷子也是高血压病人,平时治疗相当规范,绝对是跟着指南走,血压控制相当“达标”,一般都在130/80以下。

赵教授在排除了前庭神经、小脑病变、周围神经病、焦虑抑郁等疾病的基础上,认为老爷子的头昏属于低血压性头昏。

敬佩于赵教授的权威,老爷子停掉了所有的降压药, 虽然老爷子的上压有时达160mmHg,但老爷子仍然听从赵教授的指导,没有服用降压药。

在赵教授的随访中,老爷子的头昏很快消失,反应迟钝改善,一周后的老爷子生龙活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和正常时一模一样。

“高血压会中风,低血压其实更容易中风。”这是在和病友沟通时,或者在社区讲课时,我经常告诫的一句话。

低血压引起的中风,是因为大脑低灌注后导致的一种中风,医学中叫“分水岭性脑梗死”。

4

急性脑梗死后的缺血脑组织,已经部分或者完全丧失了脑血流的自身调节机制,局部大脑的灌注压明显下降,脑梗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正在呐喊着,要你增加灌注压来救命。

可如果我们还抱着“要降压到140、130以下”的本本概念而拼命降压,拼命使用降压药,看文章的亲,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呢?

对于急性脑梗状态时的高血压,病友及家属很急、很担心,甚至不理解:“医生,血压这么高,都180/110了啊,怎么还不用降压药呢?”

急性脑梗死发生的24小时里,很多病友因为紧张、焦虑、恐惧、不适甚至疼痛等情况,会出现应激性血压升高。

如果需要进行溶栓治疗,那么血压要控制在180/100以内,必要时适当使用降压药。

如果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友,血压在220/120以内,一般暂时不使用降压药物,密切观察,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其实是安抚病友、平稳病友的情绪。

急性脑梗死24小时内,收缩压低于160mmHg,反而对病情不利。

这时的积极降压,会使大脑的血液灌注减少,加重脑缺血及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的24小时至72小时,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即可,72小时后,再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的评估血压的达标情况。

临床观察发现,多数病友在卒中后 24 h 内血压可自发降低。

如果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 mmHg,或者病人伴有急性冠脉事件、急性心衰、主动脉夹层、肾功能不全、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或者子痫等疾病,那么这时才需要积极降压,使用静脉泵入降压药,快速达标,但也应该边降边观察,谨慎为好。

我们一般在第 1~2 小时, 使平均动脉血压轻度下降,降低的幅度不要超过 25%,在第2~6 小时, 将血压降至约160/100 mmHg左右即可,在第24~48 h小时,才逐步地把血压降低到140/90左右。

对于急性脑出血的病友,以往要求急性期收缩压控制在180mmHg以下即可,不要积极降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在没有明显禁忌证情况下,推荐积极降压,收缩压开始要降至140 mmHg左右,稳定后降到130~140 mmHg,但如果血压低于130 mmHg,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脑出血,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5

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是独特的,个体化不同的体质,对应着我们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体质对不同疾病的走向,也有着不同的倾向性,地球上每一个人的体质特点都不一样,应依据其特点进行差别性健康管理,并进行差别性、个体化及精准化的诊治。

根据个体不一样的情况,而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方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的治疗调整,才能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健康结果。

从这方面来讲,中医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祖国医学对于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化的精准诊治,《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 版》认为,高血压病的一般分为风阳上亢及肝肾阴虚两型,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其实还应该包括气虚、痰湿及淤血等证型。

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高血压发病时长、合并症多、年老体弱、气血亏损等原因,实际临床中发现,老年人高血压的气虚证型多见,治疗时应该注意从补气降压入手。

研究发现,中医中药能够多靶点起到降压、保护靶器官等作用,对于血压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很能从根本上调整血管舒缩功能。

6

兴化地区河网交织,俗称锅底洼,因为地势低,雨季多,长年潮湿,痰湿易生,临床中发现,兴化地区高血压痰湿型不在少数,治疗时应该注意健脾化湿,居家环境应该远离潮湿,保持干燥。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比如合理膳食、低盐低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情绪平稳、减少压力等。

在2023年的天坛脑血管病会议上,同样讲到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血压朋友,我们应该注意定期测量血压,并使用血压记录本,记载测量的血压,包括测量的时间,并在每次就诊时带给你的医生,以便医生参考,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你的血压治疗方案,切记不可自己随意改变治疗方案,更不可随意停药。

平启年医生提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如果需要中医调理,请当面就诊。我是兴化市中医院平启年医生,擅长脑梗死、脑出血、头痛、眩晕、面瘫、失眠、帕金森、癫痫、脑炎、痴呆、脑肿瘤、脊髓炎、周围神经及肌病等疑难危重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问题可以问问我,我会用我30多年的临床经验帮助你。

参考资料:

1.天坛会公众号文章资料;

2.神经病学(第三版),吕传真、洪震、董强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循环杂志。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2 thoughts on “中风病罪魁祸首,高血压,控制程度的疑问,一文解决了|平启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