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去世的消息,对于贾宝玉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宝二爷急火攻心,竟然咯出了一口血。
听到晴天霹雳的消息确实令人震惊,但听到自己有颈动脉斑块的消息大惊而倒的人,到底是过度反应,还是确实恐怖?
童鞋们,拿出小板凳吧,且听我慢慢道来。
1
话说,某公司副总,38岁,年龄不大,能力很强,负责公司的采购及公关,每天最起码香烟一包、美酒一斤,整天挺着个大肚子,极其潇洒。
但近一年来副总时不时的头昏,整天没精打采,到好几个医院看过,还住院系统检查,查了头颅磁共振,没有问题,长期的服用降压药、降糖药,以及活血药、醒脑药、抗抑郁等药物,但仍然头昏。
副总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我门诊,看着他的大肚子,我要他先去查一下颈动脉超声。
下午三点,副总竟然是被两个手下架着拖到我的面前,坐下来的副总口齿不清、面色苍白、头发凌乱、全身颤抖,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
原来副总的超声报告上,提示有颈动脉粥样斑块,为软斑,而且已经狭窄约40%。
原来副总被颈动脉斑块吓得魂飞魄散。
“二哥,什么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啊?”阿强和毛头不解地问。
我告诉他们,颈动脉粥样斑块是指在颈动脉内壁沉积了一层像腊样的脂类物质,而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mm;打个比方,斑块就像河床上的淤泥、管子中的水垢。
2017年一项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显示,中国成人约三分之一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其中三种人更容易有颈动脉斑块。
第一为老年人,研究发现,在40-49岁的年龄段中,仅有6%有斑块,但在70-89岁的人群中,有63%的人存在颈动脉斑块。
第二为吸烟者,吸烟者35%有斑块,明显高于非吸烟者(28%)。
第三为高血压者,收缩压>160mmHg者44%有斑块,是收缩压<120mmHg者(22%)的两倍。
根据研究,产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很多,比如吸烟、嗜酒、肥胖,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高同型半胱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等,比如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熬夜、年龄、氧化应激等。
3
毛头好奇地问我:“那么颈动脉斑块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摸着毛头稀疏的黄毛告诉他,颈动脉粥样斑块绝大部分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罕见由血管炎、夹层、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引起。首先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嗜酒等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肥胖、缺乏运动、熬夜等加速血管内皮损伤,然后渐渐地就形成了斑块。
毛头又问:“那为什么要重视斑块呢?”
我盯着手指上的一根黄毛,郑重地告诉他:“因为颈动脉斑块使中风的风险增加约1.5倍,尤其是颈动脉软斑、斑块溃疡、斑块出血等,与中风的发生及复发明显相关。”
4
魂飞魄散的副总,战战兢兢、抖抖霍霍地问我:“那颈动脉斑块应该怎么治疗才好啊?我还小,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不想中风啊,帮我们科普一下吧。”
我告诉副总及他的手下,如果没有颈动脉斑块,或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小于1.5mm,那无所谓。
如果有斑块,应该对照下面的四种情况进行处理:
第一:如果有斑块,但斑块稳定、无明显狭窄、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即可,不需要使用他汀药物,不必谈斑色变,只要注意去除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复查就行。
第二:如果斑块稳定、有狭窄但小于50%、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如果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可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第三:如果斑块不稳定或斑块狭窄50%以上者,无论有无缺血性脑卒中,无论血脂是否异常,都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使LDL-C下降50%并控制在1.8mmol/L以下,同时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第四:一般来说,颈动脉狭窄不到90%以上,且没有症状就不做手术,可通过药物治疗;但如果斑块狭窄70%以上,而且合并缺血性卒中症状,权衡利弊,必要时可以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但到目前为止,大数据显示手术的总体效果并不令人乐观。
副总符合第三条情况,所以应该积极使用他汀及阿司匹林,积极有效的管理血压、血糖、血脂,立即戒烟、戒酒、减肥,并积极去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尽量使饮食结构多样化、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鱼,比如多吃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剑鱼等,比如适量食用初榨橄榄油,积极进行有氧锻炼,避免长期高压的工作及生活节奏、避免熬夜等等。
5
副总耐心十足、不厌其烦地听着我的啰里啰嗦。
阿强也满头大汗地记着一波又一波的知识点。
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规范的治疗,可以使多数不稳定的“软斑”变为相对稳定的“硬斑”,减慢斑块生长的速度,并能有效地预防斑块脱落,所以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科学防治相当重要,并不需要过多的紧张和恐惧。
但如果你还随意的放纵血压、血糖、血脂,随意的放纵自己的烟酒体重,随意的放纵自己在唐山的行为,那么卒中就离你不远了。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1 thought on “颈动脉斑块,爱与不爱,它都在|平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