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周先生是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师承名医赵海仙,赵瑞周医案是他实践经验的总结,医案很精彩,绝对是临证精华。
近来在读他的头痛医案篇时,发现赵瑞周先生喜用蔓荆子治疗头痛,比如医案一:风邪入于首空,头痛已延五日,脉象浮濡,速解为妙,先生使用蔓荆子三钱;医案二:外风引动内风,寒热头痛,脉象浮数,速解为妙,使用蔓荆子三钱;医案三:痧后风邪外袭,头痛不已,痛甚,虑其厥逆致变,同样使用蔓荆子三钱。
根据研究,清代一钱约等于现代3.7克,所以赵老先生的三钱约等于现代的11.1g。
在传统中医临床实践中,蔓荆子被视为治疗头痛的有效药材。
在《神农本草经》中,蔓荆子被列为上品,《别录》记载:“蔓荆,主头风痛,脑鸣”,《药性歌诀》记载:“蔓荆性味苦辛平,治头痛及脑鸣”。
蔓荆子,味苦辛,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能疏风清热,清利头目,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头面风热引起的头痛。
从医案可以看出,赵瑞周先生在治疗风邪头痛时,除了使用蔓荆子时,还常加入防风、薄荷、藁本、牛蒡子、白芷等疏散风邪之药,还喜使用僵蚕、白附子、全蝎之牵正散。
但在治疗肝阳头痛、湿毒头痛时,则不用蔓荆子,体现了先生辨证论治的严谨及经验。
我们脑病科门诊及病房的头痛病人很多,在使用蔓荆子时,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还常配伍菊花、连翘、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羌活胜湿汤是我们大学里必背的重要方剂,临床上也很常用,方中蔓荆子与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能够治疗风湿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可以说每个人一生中都曾体验过头痛的滋味,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严重的头痛令人苦不堪言,甚至痛不欲生,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生活和休息。
在当今各类常见病症中,头痛的发生率仅次于感冒,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城市居民中,大约57%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头痛。
从现代临床来看,头痛的原因很多,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还包括颅内病变如炎症肿瘤引起的头痛、头面部病变性头痛、颞动脉炎、颅脑损伤后头痛等,还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还包括其他内科病变引起的头痛、中毒性头痛、药物性头痛等等各类头痛。
头痛的机制复杂,诊治棘手,甚至令人无从下手,常常是病人头痛,医者也头痛,甚至医者在抓耳挠腮之余,仍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而古代的名医医案,比如赵瑞周医案,则给我们提供了相当好的思路及治疗借鉴。
在医案头痛篇,赵瑞周先生记载了风寒、风热、风湿等头痛,还有痧邪后头痛及内伤肝阳头痛,在医案肝阳篇,赵瑞周先生还记载了痰浊头痛、阴虚血虚头痛等,并详列治疗各型头痛的方药处方。
现代研究证实,蔓荆子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疼痛调节机制有关,抗炎作用与其所含的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有关。
研究发现,蔓荆子药性升发,清利头目,除了能够治疗头痛,还能够治疗因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而导致的头昏眩晕、耳鸣耳聋,比如著名的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方中除了使用蔓荆子,还加入大量的黄芪、人参,并配伍升麻、葛根等补气升阳的中药。
历史上最出名的头痛莫过于曹操的头痛,虽然后人各种猜测,但曹操头痛的原因已经成为千古之谜,不知当时有没有使用过蔓荆子。
读赵瑞周医案,就像陪侍在名医之侧,观摩着他的诊病处方,聆听着他的教诲训讲,沉醉于他的精妙医术,领略着他的儒心仁术,如遇明师,如沐春风,酣畅淋漓。
参考资料:
1.赵瑞周医案,茆俊卿、赵永华,学苑出版社;
2.中医内科学,吴勉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神经病学(第三版),吕传真、洪震、董强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