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

自疫情政策调整以来,“你羊了吗”成了常见的流行问候语,很多阳性患者调侃自己是“小羊人”,更有很多人会用羊的小表情来代替“阳”这个字。然而,作为我个人而言,却不是很喜欢这样的用法。

图片

其实用“羊”来代替“阳”的习惯,至少已产生大半年了。刚开始,我想大家玩这个谐音的目的一定和如今的大家一样,是一种对疾病的避讳说法,内里是对苦难的消解和对美好的希冀。

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称呼就逐渐变了味:

网上流出的很多社区管理群的截图里,少数不尊重他人的工作者会使用诸如“XX号楼几只羊”“今天又多了几只羊”这样的说法。再加上当时,人们出于对新冠的恐惧,阳性患者本就承担了很多不应当的指责。至此,这个说法就逐渐变味了,从自我的解嘲变成了他人对阳性群体的特定称呼,有时甚至是带有轻蔑意味的。

图片

最令人感到震惊的,是上半年网上一张流传很广的图上,一名大白骄傲地展露着后背防护服上两个歪歪斜斜的大字——捉羊。

图片

在这里的语境中,阳性患者不再是患病的人,而是一种特殊的动物,是一种很可能不太听话、需要被捉拿的动物。我想,如今或多或少作为阳性患者或者阳性患者身边人的我们,设身处地地带入当时那些患者们面对这些的处境,大概都不会太舒服。

这样一种以羊代人的称谓,实际上和历史上某个典故很像。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汉人女子被称为“两脚羊”当作军粮食用。当时,汉家女纷纷成了随军食物,边行边食,年轻妇女肉鲜味美,赛过羊肉,这一吃便吃了好几十万。我想,但凡了解这样的历史背景,都应当更加注意用“羊”称呼一类特定人群可能带有的侮辱性。

图片

诚然,大的背景变了,人们对新冠陌生化的恐惧也在政策不断的优化中消解,如今我们个人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扛过眼下这一波疫情以及如何在后续与病毒共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能缓解恐惧,偶尔的调侃,似乎也不失为一种互相鼓励的方式。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