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

兴化,古称楚水、昭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曾是楚国大将军昭阳的领地而得名。

相传,与昭阳同期的屈原曾随昭阳来过兴化,所以兴化有三闾大夫庙,三闾大夫庙旁的河叫沧浪河,兴化人都相信,屈原曾在这条河边“行吟泽畔”。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公认的中国诗歌之父,被推崇为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

梁启超曾说过:“生在中国,不读楚辞,不理解楚辞,枉为中国人。”

我们都要感谢屈原,屈原带给了我们厚重的历史及文化,还带给了我们端

午节三天假期。

1

“笑望海光月,轻扣板桥霜,微风摇曳竹影,我的梦里水乡。”河港纵横的水乡兴化,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必挂菖蒲、悬艾草、戴虎帽、系百索、食五红、吃粽子、饮雄黄。

亲可能要问了,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

首先,屈原先生结蒲为友,曾在楚辞中大量吟诵菖蒲,借此表达高雅之气节。

同时菖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防疫驱邪的灵草,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

兴化民间又把菖蒲称之为“水剑”、“ 蒲剑”,认为此”剑”可斩妖除魔。

2

而实际上,菖蒲确实是一种天然的驱虫植物,蛇虫鼠蚁蚊遇到菖蒲一定会远远绕行的。

菖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在我们兴化水乡的大河小溪中,随处可见,到处都是。

根据研究,菖蒲味苦辛温,具有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益智延年的功效,是脑病科的常用药物,常用于中风、眩晕、失语、反应迟钝、健忘、痴呆、睡眠障碍、癫痫、神志不清、昏迷等脑病科疾病。 

据《本经》记载:“菖蒲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3

我们中医院的易颂余老主任及左维民院长常讲,兴化因为地势较低,自古以来是水湿蔓延之地,所以兴化地区湿气大、湿浊多。

脑病科最常见的疾病应该就是脑梗死,根据临床观察,兴化人的脑梗死,确实痰湿或痰浊型比较多。

所以我们在临床中治疗脑梗死时,经常使用菖蒲化湿、开窍,而且发现使用后确实有效。

对于眩晕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属于痰湿或痰浊蒙窍的,也必用菖蒲。

对于失语的病人,我科常使用解语丹,其实菖蒲就是解语丹的重要组成成分。

对于神志不清、昏迷,属于痰蒙清窍的,也必用菖蒲。

江苏省中医院脑病科的顾锡镇教授,在治疗脑病科各种疑难病症时,也特别喜用菖蒲,当年在他后面抄方时,我就发现,对于痰湿或湿浊的病人,使用菖蒲后疗效相当好。

国医大师朱良春在他的用药经验一书中,曾重点谈及菖蒲,认为“菖蒲有涤痰开窍的卓越作用”,甚至可以治疗“热病神昏”等重症。

《温病全书》中有一个治疗温病的方子,就叫菖蒲郁金汤,当年时逸人就是用这张方子救治了无数的瘟疫病患者。

根据经验总结及临床研究,中风病及眩晕病这两个病种,已经成为我们兴化中医院脑病科的优势病种,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得相当好。

4

菖蒲自古以来还是益心智的良药,能够增强记忆力,治疗健忘、反应迟钝及痴呆。

诗仙李白曾有菖蒲诗一首:“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诗中告诉我们,菖蒲是神仙的食品,服食可以延年益寿。

我在临床上发现,菖蒲的益心智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体质者。

我曾诊治过很多肥胖的学生,因为“肥人多痰”,所以小胖子学生好睡觉,白天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很多,所以,小胖子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太好,甚至倒数,老师头痛,家长烦恼。

这时候,我就会使用菖蒲等中药,而且建议每疗程服用半月到一月,使用后效果很好,喝了含有菖蒲中药的学生反映,上课时头脑清爽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菖蒲确实有改善学习记忆力及抗脑损伤作用。

5

传说菖蒲是伴随尧帝降生的仙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雅草”,是过去书香门第的标配,读书人的书斋案头,必有一盆清雅的菖蒲。

比如东坡先生就极爱菖蒲,也自诩结蒲为友,一生中曾为菖蒲写下三十几首诗词,对菖蒲的感情可谓深重而绵长,因为东坡先生也有如菖蒲一样天真淳朴而自由的心灵。

看文章的亲,你愿意和我一起结蒲为友吗?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