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赵瑞周先生的医案很生动,高明之处极多,读之如陪侍在侧,如遇明师,如沐春风。

尤其在中风篇,赵瑞周先生曾多处着笔关于中风瘀血的治疗,使用各种活血化瘀的中药,比如当归、红花、血竭、丹皮、地黄、牛膝等中药。

赵瑞周先生遣药用方很精当,对于不同的瘀血症候,常使用不同的活血化瘀药物。

1

所谓瘀血,一般指血液在体内运行迟缓、凝滞、胶结、固定,从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会导致很多疾病,比如脑梗、心梗、结节、斑块、肿瘤等。根据瘀血的性质、特点以及合并病理产物的不同,临床上常把瘀血分为瘀热、寒瘀、痰瘀、气滞血瘀、肝郁血淤、气虚血瘀。

其他还有阳虚血瘀、阴虚血瘀、血虚血瘀、风痰瘀血、瘀结症瘕、浊毒血瘀等多种类型。

比如瘀热,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面红、鼻红、口苦、口臭、喜冷、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滑。

寒瘀,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肢体寒冷、疼痛、肤色苍白、喜暖、遇热好转、舌质暗、脉沉弦。

痰瘀,即痰浊和瘀血互结,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痰多、咽中异物感、口中黏腻、胸闷、胸痛、咳嗽、气喘、苔腻腐、脉滑等。

气滞血瘀,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胸胁胀满、走窜痛、痛经、闭经等。

肝郁血淤,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情绪抑郁、喜叹息、失眠等。

气虚血瘀,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乏力、气短、自汗、稍劳则累、喜躺喜卧、舌质淡、脉濡等。

阳虚血瘀,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怕冷、畏寒、喜暖、喜目暝倦卧、舌青滑或淡白、涎多、脉细微无力或沉细。

阴虚血瘀,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而干甚至无苔、脉细滑等。

血虚血瘀,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面黄、睑白、头晕、心悸、失眠、脉濡等。

风痰瘀血,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肢体麻木、僵硬、屈伸不利、走串疼痛、苔腻脉滑等。

瘀结癥瘕,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动脉粥样斑块,或占位等各种良恶性肿瘤。浊毒血瘀,除了瘀血症候,常伴有肾功能衰竭,常并水肿、恶心、呕吐等症状。

2

赵瑞周先生在中风医案中,根据临床,中风日久而阳虚的,使用当归、血竭、桂枝、黄芪。

合并遍身酸软、两腿痿软的,使用牛膝。

合并痰湿的,加用半夏、陈皮、茯苓、胆星、白术、贝母。合并肝阳的,加用天麻、钩藤、白蒺藜、豨莶草、白薇。

合并口眼歪斜的,加用僵蚕、全蝎、白附子等等。

综合赏析,赵瑞周先生绝对是辨证论治的高手,我们在临床上,一定要向赵瑞周先生学习,认真辨证,根据不同的瘀血,使用不同的中药或方剂。

比如瘀热,使用丹参、赤芍、丹皮、生地等。

寒瘀,使用桂枝、艾叶、干姜,痰瘀,使用半夏、陈皮、茯苓、胆星。气滞血瘀使用柴胡、枳壳、郁金、姜黄。

气虚血瘀使用黄芪、人参、白术、红景天。阴虚血瘀使用地黄、丹皮、鳖甲,血虚血瘀使用当归、白芍、鸡血藤。

风痰瘀血使用僵蚕、全蝎、白附子、地龙,浊毒血瘀使用大黄、虎杖等等。3其实在诊治瘀血时,还要根据瘀血的定位进行辨证。

比如瘀阻于心,常表现脉细结代、心悸刺痛,加用苏木、生山楂。瘀阻于肝,常表现为胁痛和痞块,加用醋鳖甲、赤芍。

瘀阻于肺,常表现为胸痛、咯血,加用花蕊石、旋复花。瘀阻于腹表现为肿块拒按、闭经、痛经,加用泽兰、益母草。

瘀阻于四肢,常表现为关节及肌肉疼痛、麻木,加用路路通、鸡血藤。

中风病人的瘀血一般定位于大脑及经络,常表现为偏瘫、肢冷、头痛、头昏、癫痫、精神异常、痴呆等,常使用当归、红花、血竭、桃仁、川芎、赤芍、丹参、牛膝等药物。

4

还要根据瘀血轻重不同,使用不同的药物。

如果瘀血严重,那么就需要使用破血活血,比如莪术、三棱、乳香、没药。

如果瘀血日久,胶着于经络,那么还要使用搜风通络的活血药及虫类药,如地龙、水蛭、地鳖虫、而千万不能看到瘀血,毫不辨证,直接上各种活血化瘀的药物,或上各种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哪怕病人已经面红耳赤、阴虚火旺,还在上温燥的活血药。

这样错误的使用,极有可能会导致伤阴化火、耗气动血,甚至阳亢化风,导致口干、面红、失眠、头痛、心悸、中风、鼻血、呕血、咯血、癫痫抽搐、崩漏等副作用。

5

活血化瘀的方剂众多,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桃核承气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失笑散、丹参饮、温经汤、生化汤、活络效灵丹、大黄蛰虫丸等等。

如果我们都能够学习赵瑞周老先生,根据临床辨证,精准使用各种活血化瘀的中药或方剂,那么一定能提高中风的治疗效果,更好更快地促进中风病友的康复,促进中风病友早日回归社会,甚至回归工作岗位。

参考资料:
1.赵瑞周医案,茆俊卿、赵永华,学苑出版社;

2.中医内科学,吴勉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3 thoughts on “中风瘀血的精准辨证–赵瑞周医案赏析|平启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