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脑病科最常见的病种,系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阻塞的疾病,中风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一起被称为人类的“三大杀手”。
中风者病前往往毫无征兆,甚至威武雄壮,但病后流泪后悔者比比皆是、日日可见。可以这样讲,在我国,每 12 秒就会增加 1 位新发卒中患者。
2020年大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每2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发生过脑卒中,340万人新发卒中,230万脑卒中死亡。
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卒中挑战,而且已经年轻化,实在令人担忧。
治疗中风的手段很多,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溶栓、取栓、支架等等,但总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十分重视个体化的中医,被国人忽视的同时,在西方、日本及韩国,却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于中医复方的研究,在顶级的研究所,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
1
在中风的临床实践中,根据辨证,我们常把中风分为风火上扰、风痰阻络、痰热腑实、阴虚风动、气虚血瘀等证型,其中包含瘀血者常见。
常使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星蒌承气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剂,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为方便中风病友使用,根据经验制成的中成药也很多,常见的有血塞通、脑心通、复方地龙片、脉络通、再造丸、大活络丹、松龄血脉康、天麻胶囊、脑安胶囊、消栓肠溶胶囊等等。
大多为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发明及发现这些中成药的中医药人,一般是根据辨证论治和实战经验,经过大量的案例观察及研究,绝对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根据不同的适应症,不同的证候,选择不同的中成药,这应该是毋庸置疑,也不需要强调的事情。然而,现实中,我看到更多的,却是滥用,却是常常不分青红皂白的使用,尤其是对于温燥活血及破血动风的中成药的滥用。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这种滥用似乎已习以为常,无论是懂中医还是不懂中医的人们。
甚至发展到,只要看到腔梗或者颈动脉斑块,就立刻来上几盒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好像不活个血,就没有治疗一样。
哪怕病人已经舌红无苔、面红手颤、口干舌燥、头昏目眩而再次中风,仍在继续活血化瘀,仍在使用含有桂枝、附子、乌头、细辛、全虫等温热或温燥的药物。
2
根据瘀血的性质、特点以及合并病理产物的不同,瘀血其实还应该分为瘀热、寒瘀、痰瘀、气滞血瘀、肝郁血淤、气虚血瘀等。
如果精准辨证,还应该包括阳虚血瘀、阴虚血瘀、血虚血瘀、风痰瘀血、瘀结症瘕、浊毒血瘀等多种类型。
既然瘀血的分型这么多,那么我们还能随便使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吗?根据研究及分析,活血化瘀药物作用侧重点的区别其实很大,比如养血、和血、行血、活血、破血、消癥等,寒热温凉的药性区别也是相当大。
我们一定要根据临床,根据具体病人的辨证论治,精准使用才行。具体到实际临床,首先应该分清瘀血的性质,根据瘀血的具体情况,辨证使用。
3
辨证以瘀血为主者,那么大部分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是可以使用的,比如血塞通、脉络通、丹参片、银杏叶片等中成药。
瘀热互结者,应该使用包括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生地、赤芍、丹皮、丹参、水牛角、大黄等的中成药,比如脉络宁、活血通络胶囊、大黄蛰虫丸等。
肝阳上亢者,应该使用包括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天麻、钩藤、夏枯草、白蒺藜、怀牛膝等的中成药,比如天麻钩藤颗粒、天麻胶囊、松龄血脉康。
风痰瘀血者,应该使用包括具有熄风化痰作用的防风、羌活、全蝎、地龙、天麻、僵蚕等的中成药,比如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
因体虚致瘀者或久瘀致虚者,应该使用包括具有益气作用的黄芪、人参、白术、红景天等的中成药,比如消栓通络胶囊、脑心通、复方地龙片、脉络通。
寒凝瘀血者,应该使用包括具有温热作用的肉桂、桂枝、干姜、细辛、川芎、姜黄、乳香、没药等的中成药,比如桂枝茯苓丸。
痰湿瘀血者,应该使用包括具有涤痰化湿作用的姜半夏、陈皮、茯苓、菖蒲、白附子、白芥子、皂角刺、猫爪草等的中成药,比如西黄丸。
由于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使用柴胡、枳壳、郁金、姜黄等行气药,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比如柴胡舒肝丸。
痰热腑实者,应该使用包括具有化痰通腑作用的大黄、芒硝、胆南星、瓜蒌等的中成药,比如安脑丸、牛黄清心丸。
阴虚血瘀者,应该使用包括具有滋阴作用的生地、白芍、玄参、天冬、知母等的中成药,但很可惜,临床上这类既能活血又能滋阴的中成药几乎没有,所以一般只能使用中药汤剂。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品种相当多,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但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同品种的中成药,药物组成成分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4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血液循环,抗凝血,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
能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促使组织的修复和创伤、骨折的愈合,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和吸收。
能改善结缔组织代谢,既促进增生病变的转化吸收,又使萎缩的结缔组织康复,又能调节机体免疫,有抗菌消炎作用。
但因为活血化瘀药行散走窜,易耗血动血,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破泄太过,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另外,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导致出血,特别是在手术或创伤后,对于有凝血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
部分人对活血化瘀药物可能会有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红肿等症状。长期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还可能对肝肾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部分药物成分会在体内积累,甚至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或肾损伤。
5
根据辨证论治,治疗中风的方剂其实千差万别,个体化处方的差异很大,而且还应该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精准的把握中风现阶段的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使用不同的活血化瘀中成药。
或者在使用一般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时,配伍使用凉血、化痰、平肝、熄风、滋阴、通腑等中药汤剂。
或者根据此前服用的中药煎剂,结合舌象脉象等个体化情况,处方后,至我院中药房,量身定制中成药,然后长期服用。
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使用血塞通、脑心通、脉络通、血脉康、全天麻胶囊、消栓肠溶胶囊等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参考资料:
1.中医内科学,吴勉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黄帝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3.方剂学,李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中医诊断学,李灿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中药学,钟赣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Very good https://shorturl.at/2breu
Very good https://t.ly/tndaA
Very good https://rb.gy/4gq2o4
Awesome https://rb.gy/4gq2o4
Awesome https://is.gd/N1ikS2
Awesome https://is.gd/N1ikS2
Very good https://is.gd/N1ikS2
Awesome https://is.gd/N1ikS2
Awesome https://shorturl.fm/oYjg5
Good https://shorturl.fm/XIZGD
https://shorturl.fm/N6nl1
https://shorturl.fm/68Y8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