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先生中医功底深厚,医术高明,被称为中医脊梁,曾自创28药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拜读李可老先生的书已约8年,经常使用他的方剂治疗疑难杂症,比如引火汤。
1
六旬男子孙某,高血压病17年,虽服用多种降压药物,但血压控制差,常头昏,2024年8月来我处,要求服中药治疗。
来到我门诊的老孙,面色红赤,鼻部红丝,上半身汗多,下半身无汗,双下肢水肿,记忆力已有下降,仔细问诊,孙某常足冷,冬天明显,舌质淡红,边齿,苔薄,尺脉无力,考虑肾水不足,虚火上浮,为其处方:熟地黄 20g,醋五味子6g,砂仁6g,盐巴戟天10g,茯苓10g,天冬10g,甘草5g,肉桂3g,泽泻20g,麸炒白术10g,麦冬10g,7剂。
复诊时患者双下肢水肿改善,去泽泻加淫羊藿,温补肾阳,熟地黄加为40g,7剂,第三次复诊时熟地黄加为50g,7剂,第四次复诊时熟地黄加为90g,其他药物如前。
随着治疗的进行,老孙的面红逐渐减轻,头昏逐渐消失,血压逐渐正常。
2
肉桂还能用于高血压?不是说肉桂是温热的吗?温热性质的药会升高血压的啊?
这种使用肉桂治疗的高血压很特殊,属于阴虚后虚火上浮、火不归元的表现。虚火上浮一般是由于真阴亏虚后,温煦人体的生理之火不能潜藏而上浮,从而出现上火、面红、高血压,甚至诱发中风。
虚火上浮还常表现为面红如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鼻燥出血、失眠多梦、五心烦热、体热多汗、面部长痘等。
如果仔细观察,虚火上浮还常伴有体虚的表现,如腰酸腿软、精神疲乏、手足心发热、头晕眼花、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甚至会伴有足冷、腹冷、受凉即腹泻、手足逆冷、下肢怕冷等阳虚表现。这时我们常使用李可老先生认可的引火汤:熟地、巴戟天、天麦冬、茯苓、五味子、肉桂等中药,其中的熟地应该大量使用,必要时可以使用到90g。
我曾经许多次使用这样大剂量的熟地,治疗多种疾病,其中的肉桂往往只使用1.5-3g,取其引火归元之效,使龙雷之火回归命门,从而起到治疗面红、控制血压、防治中风的目的。
3
引火汤主要用于治疗因肾水不足导致的虚火上浮之证,这个方剂由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天冬、五味子、肉桂等中药组成,旨在通过滋阴补肾、引火归元的方式,调理身体阴阳平衡,缓解因虚火引起的各种症状。
方中以熟地黄量最大,为君药,填精补髓,大补肾水,麦冬、天冬、巴戟天为臣药,养阴清热,补肾助阳,五味子和茯苓为佐药,收敛浮火,茯苓健脾祛湿,肉桂引火归元。
引火归元,来源于《黄帝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思想,主要治疗元气虚损、无根之火上浮的各种疾病。
李可老先生认为,无根之火上浮有两个层面:“水浅不养龙”及“水寒不藏龙”。
在我们脑病科门诊或病房的临床实践中,足冷的病人很多,原因也很多,比如中风、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各种血栓形成等等。
中风偏瘫更容易出现足冷。
甲减、心衰、雷诺病也会导致足冷,运动少、久坐、体质差或体质寒凉者,也容易出现足冷的症状。
不同原因的足冷,应该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辨证为火不归元,那么这时就应该使用引火汤,使用大剂量的熟地黄来治疗。
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也是如此,临床上高血压常辨证为肝阳上亢、肝阳夹痰、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气虚痰浊、痰湿中阻、瘀血阻络等证型。
但也有少数疑难者,表现为虚火上浮。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灵活机动,精准辨证,而不能本本主义,不能一张协方走天下。
4
郊区那个外伤后脑出血的农民,在某院手术后两月余,仍时时头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心中常常有火往上冲的感觉,但他的双下肢却是怕冷的,而且一旦拄拐行走,必定就会感到严重的头重脚轻。
郊区农民到我门诊就诊时,面红如醉,就像刚喝醉了酒。根据中医辨证,考虑虚火上浮,这时我也给他使用大剂量的熟地黄,并加入1.5g的肉桂引火下行。
脑出血的农民朋友服用两个星期后,所有症状明显减轻,心中不再有火上冲,双下肢也不再怕冷。
解家阿婆的闺蜜金奶奶听从阿婆的劝告,坐着轮椅来到我门诊,金奶奶服用6种抗帕药物,但效果仍很差。灰心丧气的金奶奶不能独立行走已经半年,全身怕冷,三伏天也要盖着个被子,仔细观察发现,金奶奶实际上面部潮红,上身并不怕冷,但下身却常年如坐冰水,再问,金奶奶经常口腔溃疡。
考虑老人阴阳俱虚,阴虚火旺,火不归元,在滋阴降火基础上,我给金奶奶使用了引火汤,熟地黄用90g,而肉桂只用1.5g。
一个月后的金奶奶面部潮红消失,身体开始起暖,浑身舒爽,竟然可以独立行走了。
5
引火归元法,在经方中的意义非凡,使用面很广,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经方,中医其实很实在,并不神秘,尤其是经方,真的是从临床来,到临床去,曾有老先生这样告诉我,学中医的,只有真正理解了引火归元,才算一只脚跨入中医的门槛。
参考资料:
1.中医内科学,吴勉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黄帝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3.伤寒论,张仲景,人民卫生出版社;
4.方剂学,李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中医诊断学,李灿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6.中药学,钟赣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Very good https://urlr.me/zH3wE5
Good https://rb.gy/4gq2o4
Very good https://is.gd/N1ikS2
Good https://is.gd/N1ikS2
Good https://is.gd/N1ikS2
Good https://shorturl.fm/j3kEj
Very good https://shorturl.fm/bODKa
https://shorturl.fm/TbTre
https://shorturl.fm/68Y8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