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大家好,我是平启年医生,从事中医诊疗及研究工作30多年,你的医生朋友。

冬天到了,北风渐起,天气渐冷,中风发病率逐渐升高,医院每天诊治的中风病人也是越来越多。

前几天早上,我正准备参加下乡义诊活动,刚要上车时,老家同学的妻子喊住了我,她说老母亲生病不能动了,急忙叫了车送来找我。

我走近车,发现老太双眼向右侧凝视,头也向右歪着,左上肢软塌塌垂着不能动,我告诉同学妻子,老太中风了,而且是右额叶大面积脑梗,赶紧住院治疗吧。

老太住院后做的头颅CT及磁共振,验证了我的诊断,同学妻子觉得很惊讶,你怎么一看就知道老太得了什么疾病的啊?

1

望诊很重要,无论是对于医生,还是对于每一位朋友,包括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

在这个逐渐寒冷的冬天里,对于突发的中风疾病,望诊尤其重要,如果掌握了望诊技巧,我们每一位朋友都能做到第一时间识别中风,认清中风,并快速转运中风病人,让中风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中风120快速识别法,就非常重视望诊。

那什么是中风120快速识别法呢?

1:看脸,看看病友的面部有没有不对称,嘴巴有没有歪,有没有流口水。

2:看手,要病友抬起双手,看双手抬起的高度有没有不一样,有没有一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

0:听声音,要病友讲话,听一听病友讲话的声音,有没有含糊不清、不流利,或者讲不清,病人无论怎么说,都表达不清楚要表达的意思。

如果在任何时候发现家人或亲友出现了上述的任何症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中风是一种紧急情况,必须争分夺秒,每延迟一分钟救治,病友的危险性就增大一分,恢复的机会就会减少一分。

因此,快速识别中风并采取行动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里。

上次我们脑病科在急诊溶栓的那位戴南女士,效果相当好,几乎没有任何后遗症,就得益于家人及时发现,以及快速送诊。

2

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排在首位,在西医的视触叩听中,视就是望,也排在首位,这说明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望诊相当重要,甚至最重要。

进行望诊时,医生需要平心静气,从头到四肢,从面部到眼睛、鼻、唇、舌质、耳朵,甚至到胸背手足的皮肤,都需要深思熟虑、仔细观察。

临床上,医生望病人时,标准位置一般为坐着,或者站在病人的右侧,但对于脑病科医生来讲,应该还要学会站在病人的床头望诊。

比如观察病人的头颅是不是歪着,向哪边歪,眼睛向哪侧看,哪一侧上肢异常,哪一侧足部外旋,等等。

望诊时,中医医生还要学会结合病人的整体情况,结合舌诊,然后从表里、脏腑、三焦、卫气营血、六经、经络等方面,综合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如果一个中医医生不会望诊,不会根据望诊来处方,那么他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

3

刘经国老先生,是我的老师,是我大学毕业后,中医跟师比较多的老师,刘老师对我是耳提面授,教导颇多,我一直深怀感恩。

老先生非常重视望诊,曾教导我观察病人的静和动,认为病人动好于静,宁可其躁动呼痛,而不可静而呼之不应!

老先生对望面色及望舌苔相当重视,常常说黎黑肝病、颊红心病、唇周疹痘乃脾虚,带我查房的时候,曾谆谆嘱咐我,舌为心之苗、苔为脾之镜,临诊经验可谓丰富之极。

老先生认为,在诊治病人时,要辨主证,清楚病机,处方时直捣黄龙,方子不要太杂,老先生病人多,也是老先生处方有效的间接说明。

怀念刘老先生,激励着我更好地学习中医,探究中医,传承中医。

4

小说中常写到望诊厉害的医生,一眼一看就能判定病人的生死,那么,真的有这么准吗?

历史上最著名的望诊故事,应该属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三见蔡桓公,每见一次都说他身体有病,不治将更加严重,但蔡桓公却一直不以为然,扁鹊第三次见到他后,转身就跑,没过几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这个故事的真假到底如何?真的,还是假的?根据经验,很多的医生认为是真的。

对于预测病人的生死,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看到病人,看病人的GCS量表能评几分,看有没有呼吸衰竭及心功能衰竭,看病人的瞳孔有没有散大,是不是对称。

甚至看看病人的头颅CT及磁共振上面的脑水肿情况怎么样,有没有脑疝,等等,根据这些情况,确实是能够做到“一眼一看就能判定病人的生死”。

残灯复明、回光返照,是指危重病人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属于病人病情加重的症候,这种病人往往短时间后迅速死亡,中医医生认识这种“假神”的记载,实在太多。

我前段时间,也曾预判过一个病人的生死,预测病人仅能维持2-3天,事实果然如此,大家一片愕然。

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及深奥,我只不过根据病人的脑转移情况,以及病人的神志呼吸等异常情况判定而已。

5

中风的快速识别及快速救治很重要,但其实,更重要的在于提前预防,在于提前知道哪些情况会导致中风,我们如何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注意。

比如该戒烟戒酒,就要第一时间戒烟戒酒,绝不能再犹豫,另外还要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多运动,该吃药的吃药,该减肥的减肥。

同时重视易中风的各种体质,比如肝阳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等等。

针对这些体质,察舌观脉,结合具体基础病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及具体并发症的类型,重视个体化辨证,精准处方,一人一方,进行相应的中医调理,比如平肝潜阳、镇肝息风、健脾化痰、化痰通络、化痰通腑等等。

平时注意养生保健,从年轻时就要注意养生保健,千万不要随便地豪言壮语:“200的血压,我都不吃降压药,我是多么的英雄好汉!”

医生从望诊中观察病情,病友从望诊中感受期望,希望每一次望诊,都能让人们对生命更加理解,对生命更加敬畏和珍惜。

看文章的亲,你对中风的理解如何,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中风发生在你的朋友或家人身上,你会怎么办?你会快速诊断吗?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和经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平启年医生提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如果需要中医调理,请当面就诊。

我是兴化市中医院平启年医生,擅长脑梗死、脑出血、头痛、眩晕、面瘫、失眠、帕金森、癫痫、脑炎、痴呆、脑肿瘤、脊髓炎、周围神经及肌病等疑难危重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问题可以问问我,我会用我30多年的临床经验帮助你。

参考资料:

1.神经病学(第三版),吕传真、洪震、董强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中国卒中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

3.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神经分册,戴建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5.中医诊断学,李灿东,吴承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65 thoughts on “望诊与快速识别中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