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经常有越治越重的脑梗病人,到门诊就诊,或者要我去会诊;病人及医生都很纠结,还在使用阿司匹林、他汀及活血化瘀药,甚至都使用了好几种活血化瘀药物,为什么脑梗还是越治越重?

周末好友约早茶,原以为百日不遇的早茶定会精彩而轻松,没曾想车子先开到了某院。

原来好友老师右侧肢体无力二天后住院,已经住了一个星期,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血糖血压控制的相当好,上压110-130mmHg,下压60-80mmHg,医生很尽心很专业,给予阿司匹林、他汀口服,使用二种活血化瘀药物输注。

老教师入院时右侧肌力4级,磁共振确诊为脑梗死,按道理应该稳定好转,但老教师入院一周后病情加重,右侧下肢肌力下降为2级,卧床不起。

老教师毕竟桃李满天下,某学生和我是好友,所以就带我去看看;

病区主任及管床医生很热心,带我到了老教师床边,病人很瘦,面色萎黄,舌淡脉濡,我当场给老教师测了一下血压:105/55mmHg,然后仔细看了十几张磁共振,我发现老教师左侧脑室旁多发串珠样脑梗病灶,遂考虑分水岭脑梗;

我和病区主任热情的寒暄了半天,拉了下同龄、同学及老乡等关系,然后建议病区主任把所有的降压药物停掉,密切监测血压,如果上压超过150mmHg后,才开始使用降压药,建议停掉所有的活血化瘀药物,并开了益气聪明汤的方剂7剂。病区主任送了我们几个老远老远。

第二天老教师的病情就开始好转,右侧肌力竟然开始慢慢的恢复,一周后肌力又达到了4级。

出院后可以自主行走的老教师面部的笑容很灿烂,逢人便讲中西医结合的好处。

话说脑梗死有很多分型、很多原因,我曾在平启年大夫的公众号“寻根”一文中仔细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行参考。

分水岭脑梗死,就是根据发病机理而分出的一种脑梗类型。

分水岭一般指一座山脊,下雨时的雨水明显地往不同方向流动,而且不会汇合。往往用来划分国界,省界,或者县界,村界等地界线。图片

比如著名的秦岭,号称我们华夏文明的龙脉。

走210国道登秦岭顶,海拔2030米处就是秦岭分水岭,下雨时,这个分水岭便会使近在咫尺的降水一个入了渭河进入黄河,一个入了嘉陵江进入了长江,所以秦岭也被称为是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如果将脑动脉看作河流,相邻流域分界的地方,因为某些原因(比如主干水量不足),可能发生河流的断流导致大旱,便出现了分水岭脑梗死。

人脑中的三大动脉号称最牛动脉,这三大动脉就存在交汇区域,这些区域也叫分水岭,分水岭处的脑血流量和灌注压比较低,对脑循环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十分敏感。

分水岭脑梗死,就是指发生在两个大动脉交汇区域–分水岭区域的梗死。

话说急性脑梗死后的缺血脑组织,已经部分或者完全丧失了脑血流的自身调节机制,局部大脑的灌注压明显下降,脑梗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正在呐喊着,要你增加灌注压来救命。

可却还是有人抱着个“要降压到120、130以下”的本本概念,在拼命降压。

关于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我们一直强调是“管理”血压,而不是“降”血压,希望大家注意及理解。

如果降压过度,或者病人本来血压偏低,或者病人本身存在低血容量,比如这几天病人进食很少、或者正在腹泻,那么局部大脑的灌注压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就会发生分水岭脑梗死,或者脑梗越来越重,越来越进展。

所以早期识别和治疗分水岭脑梗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话说红楼梦第54回贾府过元宵节,应该算是贾府盛衰的分水岭,此回之前写的都是贾府之盛,此回之后写的就是贾府之衰了。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1 thought on “越治越重的脑梗,要寻根|平启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