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所谓观,就是望,曹操的千古描述来自于望,我们医学“望闻问切”及“视触叩听”,同样的首重“望”。
一中年男头昏半年就诊,诉有时欲倒感,望其面无表情,面部皮肤油腻,且动作迟钝,帕金森的诊断就跳出来了,会诊一气喘下肢无力女,望其极其消瘦而卧床,竟而不能抬头,多发性肌炎的诊断首先考虑,一老年女头昏一月在某院治疗无效,望其面黄而眼无神,考虑出血,问之便黑,查血色素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应该就明确了,其他偏瘫、行走不稳、剪刀步、手舞足蹈、抽搐等望诊内容丰富多彩,望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张仲景曾讲到“鼻头色青腹中痛”,仲圣的望诊功夫能不值得我们借鉴及深思吗?那么我们进一步的分析思考,鼻头色红、色黄、色紫、色白其实又可以对应不同的疾病。
在中医学院上大学的时候,黄煌教授就反复跟我们讲过“有苔则生,无苔则死”,一个中医在临诊及处方时,如果不懂望舌,那该是多大的笑话。
我们中医院的刘经国老先生很重视望诊,曾教导我观察病人的静和动,认为病人动好于静,宁可其躁动呼痛,而不可静而呼之不应!老先生对望面色及望舌苔相当重视,常常说黎黑肝病、颊红心病、唇周疹痘乃脾虚,带我查房的时候谆谆嘱咐舌为心之苗、苔为脾之镜,临诊经验可谓丰富之极。
《黄帝内经》曾讲到“以表知里”,认为“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科学发展的先进仪器比如磁共振及CT,我们可以视之为是望诊的延伸,掌握的好,可以帮我们更精准的诊断疾病,提高我们的医学境界,救死扶伤更多的群众,磁共振及CT在中风及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至关重要。
一老年女头昏,行走如常,怀疑脑肿瘤,仔细读片发现磁共振右基底节区短T1短T2信号,根据年龄、发病时间、临床查体以及特殊的影像表现,其实更倾向于出血,头颅CT从另一个侧面也支持了出血诊断。
神经科是一门比较专业的学科,一名合格的临床神经科医生,必须掌握特殊的体格检查、特定的临床表现、特别的影像学图像等知识,而且最好捻熟于胸。在临床上,望神色及望形态,我认为对神经科医生来说其实是更重要的。
“残灯复明”、“ 回光返照”是指危重病人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虚假表现,与病人的实际情况很不符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情况不是病情好转,而是病情加重的症候,这种病人往往短时间后迅速死亡,中医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这一“假神”的特点,但机理如何,仍值得我们研究及探讨。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 中药及方剂使用的部分临床经验
- 中风病
- 公众号
- 周围神经病的那些事儿
- 头昏眩晕
- 头痛
- 帕金森病
- 影像
- 待分类
- 痴呆
- 癫痫
- 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
- 糖尿病
- 肌肉疾病
- 脊髓疾病
- 脑出血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医案医话篇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康复与指导(编辑与分类中)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脑病科漫谈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流派与传承
- 脑血管病
- 诊断思维
- 高血压病

高手
JDdCnUNKpQoAkewj
cpLOnNAJI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