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兴化是著名的水乡,我们从小是在船上跑来跑去长大的,叉开双腿摇晃船只,是我们水乡儿女最爱的游戏,晃得厉害时,船帮甚至会没入水下,常常吓得外地人趴在船上大喊救命。

但在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的老李,近半年来,竟然极其的害怕船的摇摆,害怕摔倒,再也不敢上船,老李及家人很迷惑。

老李也曾到医院找很多医生就诊,考虑过骨质增生、韧带劳损、椎间盘突出、腰椎压缩性骨折、高血压、后循环缺血、多发性脑梗、脑萎缩,也曾考虑过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甚至还曾诊断为帕金森病。老李吃过药、打过封闭,住过院、输过液,甚至请过仙家、搞过迷信,然后老李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渐渐加重,老李近一月来甚至已经开始使用拐杖,上个厕所都需要人陪同,老李渐渐地抑郁、自卑、不愿交流,轻易不再出门。

老李的儿子是位人民教师,很孝顺,在朋友的介绍下,李老师带着父亲到了我门诊。

老李言语不多,反应略显迟钝,李老师代为描述了病情,对于老李的病情,我也很疑惑。

我要老李起来走几圈,在走廊上行走的老李,走得偏慢,步距偏短,脚抬不高,拖拖拽拽的,我要求他快点走,他也快不起来,旁边的一位帕友微笑着说:“他这也是帕金森吧。”

话说狂飙里的孟德海走路带风、大步流星,区长龚开疆要一路小跑才跟得上,根据研究,从走路的姿势特点,不但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心情及性格,还能从医学上判断出一个人到底得了什么疾病。

老李及李老师很害怕,一齐急急地看着我,我说:“不像。”

因为老李双上肢摆臂活动良好,很对称,我觉得老李的双脚好像总擦地而走,抬腿不充分、不灵活,我和老李反复交流后确认如此。

我问老李:“你走路时双脚有没有好像吸在地上的感觉?”老李很惊讶:“就是这样的啊。”

老李带过来很多头颅CT及磁共振的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的报告都提示:多发性脑梗,脑白质脱髓鞘,脑萎缩。

李老师告诉我:“老父亲70多岁,高血压20多年,老了,能看就看,不行就算了。”

我习惯性地开始对向太阳,举起老李的各种片子,老李片子上确实提示“多发性脑梗,脑白质脱髓鞘,脑萎缩。”但他的脑室扩大,而且比一般脑萎缩引起的脑室扩大要明显,根据老李行走步态特点,我考虑老李得了脑积水。

我问老李头部有没有过外伤,李老师告诉我:“去年父亲跌倒过一次,当时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后恢复很好,但应该没有跌到头。”我告诉李老师:“我考虑你父亲得了脑积水,根据病史,你父亲跌倒当时应该合并头部外伤,有隐匿的脑出血,脑出血后导致脑积水,脑积水后导致行走障碍,但因为当时没有出现头痛、呕吐等表现,所以被忽视。”

老李行走时的步态,就像被胶水粘住一样,我们把这种步态叫胶着步态,这种步态的特点,就是走得偏慢,步距偏短,病人的脚抬不高,走路总是拖拖拽拽的,双脚好像总擦地而走,抬腿不充分、不灵活,所以病人很容易摔跤、跌倒。

我们在门诊上,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老年人,走路不稳,容易摔跤、跌倒,反复的骨折,骨折了几次以后才来到脑病科找我们看病,头颅磁共振一查,哦,原来是得了脑积水。

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解放前肢、使用工具,并慢慢地进化为人类。

我们人类刚出生时,只会仰躺,然后才学会翻身、爬行,终于坐起、站立,直至蹒跚学步,行走伴随着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舞台上模特走的是猫步。

俗话说“美不美看大腿,正不正看脚步”,人类的步态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步态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无论你怎样蒙面,在你抬腿的那一刹那,AI已经识别了你的身份。

参考资料:

1.神经病学(第三版),吕传真、洪震、董强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贝尔、刘宗蕙,海洋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1 thought on “关注跌倒,关注走路拖拽|平启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