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长廊里,你可能曾目睹一些让人好奇的场面:脑病科的医生们,像是在指挥一场独特的舞蹈,让病人走几步,甚至让他们翻来覆去地走几个来回。
病人、家属或者旁观者看着这一幕,往往会感到好奇,甚至惊讶:这是在干什么呀?在玩什么新花样吗?
实际上,这是我们脑病科医生在观察病人的行走方式,也就是步态。
他们通过观察病人的步态,寻找疾病潜在的线索、破解疾病的“密码”。
这就像小说中的侦探,比如福尔摩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步态来推测嫌疑人的身份一样。
步态,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行走的方式,虽然它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实际上蕴含了大量的信息。
特别是当步态出现异常时,往往预示着某种健康问题,这时的步态就像身体的“某种密码”,通过详细的解读,从而发现疾病的端倪。
异常步态的种类繁多,包括剪刀步态、慌张步态、偏瘫步态、拖曳步态、宽基步态、醉酒步态、磁性步态、跨阈步态等,甚至还有类似鸭子走路的“鸭步”。
这些步态不仅五花八门,而且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
剪刀步态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异常步态,患有剪刀步态的人,他们的双腿在行走时会像剪刀一样交错、摩擦、剪切,腿部伸直如同木棍,不会弯曲或者只会轻微弯曲。
这种步态会导致行走困难,容易跌倒,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失去行走能力,长期卧床不起。那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直到剪得人瘫痪。”
这种步态通常与脊髓病变、脑瘫、双侧大脑病变等疾病相关。
所以,如果你看到有人走路时腿部直直的,像剪刀一样来回剪动,那么这个人可能得了脊髓病变,尤其是颈椎病,或者是严重的脑部疾病。
颈椎如同连接大脑和身体的桥梁,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我们低头的时间越来越长,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在脑病科门诊和病房,一旦发现剪刀步态,我们会立即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等,通常还会要病人进行颈椎磁共振检查,以排除颈椎病的可能性。
颈椎病一般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等,其中脊髓型最为严重。
一旦发现脊髓型颈椎病,即使是医生也会感到紧张,因为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主要神经通路,负责传递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信号,非常敏感。
如果脊髓中的运动神经通路受到损伤,就会出现剪刀步态,就好比身体在告诉你:这里有大事!
脊髓型颈椎病的损伤是最严重的,而且会逐渐恶化,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如果再受到额外损伤或应力时,那就会出现大招了,比如可能导致急性脊髓损伤,出现截瘫,甚至生命危险。
因此,当你身边的人出现剪刀步态时,请务必提醒他们及时就医,你的一个提醒,可能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颈椎病的治疗比较复杂,尤其是严重的颈椎病,哪怕是手术后,仍有部分朋友感到很痛苦、很难过,甚至有朋友诉说“痛得像孙悟空被紧箍咒箍住一样”,哪还有什么诗与远方,所以很多朋友就专门找我开中药治疗。
经过研究及临床分析,经方在颈椎病中有一定疗效。
比如葛根汤,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颈椎病,方中包括葛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根据辨证,还可加入麻黄、杏仁、羌活、姜黄、川芎、当归、伸筋草、徐长卿、泽泻,甚至附子、细辛等中药。
但如果是气虚亏虚型颈椎病,那么应该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使用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根据辨证,还可加入当归、川芎、鸡血藤、白术、茯苓、葛根等中药。
其他我们常选用的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柴胡桂枝汤、独活寄生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虎潜汤等。
我们中医院的易颂余老先生及左为民院长时时地教导我们,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及灵魂,只有深思熟虑,把握好每一个细节,精准地辨证论治,才能精准地处好方、开好药、治好病,而千万不能盲目地去活血化瘀,或者要病人定期地去疏通血管,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图片来自我院防保科张锦张科长,在此致谢。
参考资料:
1.神经病学(第三版),吕传真、洪震、董强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贝尔、刘宗蕙,海洋出版社;
3.中医内科学,吴勉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5.伤寒论,张仲景,人民卫生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