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排泄的问题历来被指不雅,所以有“出恭、如厕、更衣、方便”等各种雅称,但大家又都知道吃喝拉撒乃世上最重要之事,想必各位亲都体会过如厕通畅之后的爽利,又或许体会过难以排泄的痛苦。
肠道通畅与否,不但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大脑,比如情绪,比如脑血管。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和各位亲探讨过大便努挣后导致各种各样中风的机理,有兴趣的亲可以点击查阅。
肠道不仅是食物和食物残渣经过的通道,它还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肠道与我们的大脑功能息息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肠道甚至决定大脑。
这一神奇的相关被称为脑肠轴或肠脑轴。
“什么,肠子还决定脑子?”
事实上,脑肠轴的现代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
最简单的研究,比如肠道合成和吸收的维生素B12和叶酸,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肠道与大脑都存在5-羟色胺,肠道中的5-羟色胺可以影响食欲、消化,而大脑中的5-羟色胺则影响着我们人类的情绪和认知。
根据研究,人脑中竟然存在源自于肠道菌群的代谢物,比如牛磺酸、短链脂肪酸及γ氨基丁酸。这些代谢物究竟是如何跑到脑子里的?
有人认为通过迷走神经,有人认为通过特殊的信号通路。
研究表明,肠道通过多种介质或通道影响着大脑,肠道功能的紊乱,可能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说,肠道甚至可能决定大脑的命运。
例如,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而与之相关的便秘问题可能早在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出现之前数年甚至十几年就已存在。
事实上,便秘者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是非便秘者的2.7-4倍。
帕金森病患者中,便秘的问题非常常见,约6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便秘,其中20%严重便秘,伴随着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燥等症状。有些严重病例甚至可能出现腹胀、腹痛、肠梗阻等问题。
德国的研究曾发现,使用抗生素杀伤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的神经功能,这进一步证明了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项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与焦虑关系密切,而通过给小鼠喂食益生菌,竟然可以减轻小鼠的焦虑行为。
调整饮食习惯,改变肠道微生物群,是否能够预防或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比如帕金森病和痴呆的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而且已经有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
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早在古代就已经有关于肠脑联系的理论和实践。
比如《黄帝内经》曾论述:“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说明阳明胃经受邪,会导致失眠。
《伤寒论》曾论述:“阳明病多汗,津液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描述了胃肠疾病导致神志异常的情况。
我们在南中医学的五行学说,其中就有“脾为气机升降之枢,脾土壅遏,脾土反侮肝木,肝失疏泄,而致郁证、失眠、头痛、头昏等”的论述,中医理论中的脾,就包括肠道的功能。
从中医上讲,痰湿来源于脾,脾虚则生痰湿,痰湿贮存于肺,流转于经络,到于全身,着与大脑,可以引起中风、头痛、眩晕、失眠、痴呆、帕金森病等,甚至引发各种脑肿瘤。
现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将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益生菌相结合,可能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比如减缓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发展。
无论在门诊,还是在病房,我在诊治脑梗、脑出血、高血压等疾病时,尤其是在为中老年人诊治时,我都会反复叮嘱:“大便要通畅,千万不要努挣。”
上篇文章中,小九根据我的指导,调整了饮食结构,天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纤维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坚决避免久坐及长时间卧床。
那么根据脑肠轴的研究,我们在上面健康生活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的摄入益生菌,避免抗生素滥用,学会减压,通过冥想、深呼吸、良好的睡眠和休息来缓解压力,并定期地与医生沟通。
在脑病科的临床实践中,无论在诊治中风、帕金森、痴呆,还是在诊治头痛、头昏、失眠等疾病,我们都相当的重视病友的大便情况,并根据病友便秘或腹泻的情况,结合八纲辨证,来精准地处方开药。
总之,脑肠轴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肠道与大脑之间的神奇联系,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地维护脑肠轴的健康,预防或减缓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资料:
1.黄帝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2.伤寒论,张仲景,人民卫生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1 thought on “肠道与大脑的神秘联系|平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