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一种通治法,那就是:只要有瘀血,或者只要考虑存在瘀血,那么立刻就上丹参注射液,或者上红花、灯盏细辛、血塞通、血栓通等中药注射液。
或者直接开出消栓片、通心片、蛭蛇片、通脑片、破血片、脉通片等等中成药。
甚至合并使用多种的活血化瘀中成药。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在临床中,使用活血化瘀药,那是经常性的动作,甚至是每天的动作。
在所有的药物中,活血化瘀药物使用量最大,无论是注射液,还是口服药。
那么这样直接而粗暴地使用,到底正确不正确呢?对症吗?有理论或实践依据吗?
关于瘀血,我在多年的体质辨识授课中,曾许多次的仔细分析、细致剖讲。
瘀血或瘀血体质应该是最好讲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并且好像都很懂。
但其实呢,因为活血化瘀药物的大量使用,遇到的情况多,大家在瘀血的辨证方面,以及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方面,产生的疑问或纠结反而最多。
所以,在课后及平时,向我咨询瘀血辨证,或者咨询如何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的朋友及医生最多。
比如:到底什么是瘀血体质?瘀血的表现有哪些?瘀血的辨证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更精准而有效地使用活血化瘀药物?
那么到底什么是瘀血体质?
瘀血体质是指我们人体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这种体质状态极易形成瘀血,并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头痛、眩晕、脑梗、痴呆等。
所谓瘀血,一般指血液在体内运行迟缓、凝滞、胶结、固定,从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会导致人体出现很多疾病,比如脑梗、心梗、结节、肿瘤等。
那么,瘀血的表现有哪些?
瘀血证的表现其实很多,客官,请待我慢慢道来。
比如舌质紫暗,或有紫斑紫点,口唇颜色发暗,甚至紫暗、紫绀,或出现舌下络脉迂曲、扩张、结节、紫黑等;
比如脉象涩、紧、沉迟,可兼弦脉,甚至可见无脉证。
固定不移的疼痛,如头痛、胸痛、胃痛、胁痛、腹痛、腰痛、肢体疼痛等,常表现为日轻夜重、痛处拒按;
瘀斑,尤其是皮下、巩膜的瘀点瘀斑,下肢静脉曲张,面部、鼻部、肢体部位出现血丝、血管网、血管痣、血管畸形;
面色黧黑,甚至会导致皮肤干枯而如鳞状;
女性月经出现血块;
反应迟钝、痴呆,顽固性失眠、抑郁,甚至癫狂;
体表或体内出现的各种结节、肿块;
脑梗、眩晕、脑血管畸形;
等等。
瘀血会阻滞气血运行、损伤组织器官,会诱发各种各样的疾病,瘀血的病理性质极其复杂,常合并存在气虚、血虚、气滞、肝郁、痰湿、寒证、热证、邪毒等情况。
临床辨证,一定要分清,到底是单纯的瘀血,还是有合并证的瘀血。
比如气虚血淤、血虚血淤、气滞血淤、肝郁血淤、痰浊血淤、寒凝血瘀、瘀热、热盛瘀结、阴虚血淤、阳虚血瘀、瘀结症瘕等。
瘀血的临床症状虽然纷繁复杂,疑点难点众多,但如果把握八纲,仔细分析,分清瘀血的种类,那么瘀血的辨证其实也不难。
根据辨证,不同的瘀血应该使用不同的中药或方剂。
活血化瘀的方药众多,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桃核承气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失笑散、丹参饮、温经汤、生化汤、活络效灵丹、大黄蛰虫丸等等。
但是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记住绝大部分活血化瘀方药性味温燥,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滋阴、降火、平肝、柔肝、潜阳、补气、补血、凉血、化痰、温阳、通阳等,并使用生地、天麻、白芍、玄参、半夏、肉桂、细辛等中药或方剂。
使用错误,或者长时使用,或者使用时不注意权衡,极有可能会导致伤阴化火、耗气动血,甚至阳亢化风,导致口干、面红、失眠、头痛、心悸、中风、鼻血、呕血、咯血、癫痫抽搐、崩漏等副作用。
话说石头记中,尤二姐怀孕后,王熙凤设计请胡君荣就诊,胡君荣说:”不是胎气,只是瘀血凝结。如今只以下瘀通经要紧。”于是写了一方,尤二姐这副药调服下去,只半夜光景,即腹痛不已,竟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下来了。
封面配图:来自我院防保科张锦张科长。
参考资料
-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 王琦,《中医体质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张仲景,《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王清任,《医林改错》,人民卫生出版社;
- 吴勉华,《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RBxMWinvAsH
MutJsxlwEC
myBCDVil
yWZGoTsrE
Very good https://shorturl.at/2breu
Good https://urlr.me/zH3wE5
Awesome https://rb.gy/4gq2o4
Awesome https://rb.gy/4gq2o4
Awesome https://rb.gy/4gq2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