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群体之一,他们经常被迫离开或逃离自己的土地,在巴以战争风起云涌的硝烟之下,最可怜的应该是难民,难民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面黄肌瘦,精神不振。
从中医上讲,这是气血亏虚的典型表现。
血的概念,一般都能理解,但对于什么是气,往往一头雾水,模糊不清。
1
“气”,看不见、摸不着,现代医学不承认气的存在,没办法证明它,所以人们不理解中医,甚至少数人排斥中医。
但平时,我们却时时感受或体会着气的运用,比如面黄肌瘦、精神不振、气色不好、乏力气虚、气血亏虚、精气神十足、脾气大、元气满满,甚至气场、气功等等。
比如很多朋友告诉我,早起后精神饱满,经过紧张的一天工作,到晚上回家时,疲惫无力,精气神明显不足,就像“气”被耗尽了一样。
2
气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在中医理论中,“气”是一种无形的、动态的能量,它充盈在我们的身体内,负责推动身体的各种功能。
中医里的气,可以理解为能量,气,能促进、维持、推动人体所有生命活动或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发育、生化免疫等生理功能。
3
此外,气还具有防御作用,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同时,气还具有固摄作用,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人体内各种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物质的相互转化都是由气的运动所推动及化生的。
所以,一旦“气”出现了异常,那么人体所有生命活动或生理功能,就会出现异常,比如生理机能紊乱、各种功能下降,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上面提到的面黄肌瘦、精神不振。
4
关于气的异常,常见的有气虚、气虚及阳、气虚下陷、气滞、气滞血瘀、气逆、气火等等,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还有很多的分型。
在中风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尤其是中风急性期后,气虚、气虚血瘀最常见,严重的还会气虚及阳,合并阳虚,甚至会出现气虚下陷、气不固摄、气不摄血、气脱等危重情况。
5
脑病科的中风病人很多,临床发现,中风后的很多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受损,有研究显示卒中患者吸入氧气的峰值水平下降,平均仅达到正常人群的53%,这种情况导致卒中者体力活动度进一步下降,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误吸风险上升,肺部感染增多,死亡率上升。
卒中后的病友往往活动后气短气喘、无力,很容易出汗,乏力而精神不振,懒得动,容易困,稍微活动则无力而需要休息,肌肉软软的,观其面色是白的,或者偏白,或者偏黄白或萎黄,大便多是偏烂的,他的舌质多为暗淡,舌边有齿痕,脉濡无力,或沉细无力。
6
根据中医辨证分析,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气虚。
如果恢复不好,不但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工作的能力下降,而且复发卒中的血管风险事件也增加。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脑病科常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方中的黄芪用量一定要大,一般不得少于60g,如果考虑气滞、脾虚或虚不受补,那么建议先试用30g,我常使用100-120g,甚至有使用到160g的经验。
使用大剂量黄芪时,应当使用煎汤代水法,将黄芪另煎成汤后,再用黄芪汤煎煮其他的中药。
上面治疗中风的方案,已经作为我科的优势病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效果不仅仅是满意,甚至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7
中风后气虚严重的,会气虚及阳,合并阳虚。
比如很多病人会诉说手足怕冷,尤其是中风偏瘫的肢体怕冷,甚至肢体会感觉冰凉,摸起来冰凉如铁。
我在门诊,经常遇到怕冷很严重的中风偏瘫的病友,甚至于炎炎夏日,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
阳虚的表现很多,如果仔细观察,那就会发现,阳虚病人的舌质淡或淡白,舌体明显胖嫩,舌边齿痕如锯齿样,甚至青滑,常满口津液,口吐清水,流涎,伸出的舌头水滑水滑的,甚至能滴下水。
搭脉则脉息无神,浮空或细微无力或沉,这时的尺脉沉迟而无力,无论怎么按压,脉象总是软软的、濡濡的。
阳虚的病人还喜欢安静,常表现为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喜欢温暖的环境,喜欢喝热饮。
8
我曾经诊治过头部严重怕冷怕风,夏天也必须戴帽子的扬州女士,也曾诊治过背部严重怕冷,夏天也必须使用烧烫的铁块熨背的杭州人。
这种气虚及阳的情况,不但影响中风偏瘫肢体的康复,还会导致局部血管血栓的形成。
这时候,我们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同时,加入温阳的中药,比如桂枝、肉桂、巴戟天、菟丝子、仙灵脾,甚至可以合并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9
如果气虚严重,那么还会出现气虚下陷、气不固摄、气不摄血,甚至气脱等危象,这种中风后的病友,往往抵抗力极差。
气虚下陷的病友,常有小腹、肛门下坠感,或者脱肛,常伴有身体、眼皮沉重感,精神很差,总是感到四肢沉重乏力,提不起精神,讲话时总感到气不够用,要用力提气才行。
气虚下陷,还常出现在分水岭性脑梗死中,病人往往表现为低血压低灌注,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老体弱,或有基础疾病的病友,有些病友因降压过度,有些是因为体位性低血压,有些是因为脱水过度或进食减少。
我甚至诊治过很多疑难的病友,这些病友躺下了为高血压,坐起来或站起来后,却是严重的低血压,头昏不已,不能行走,甚至不能坐起,痛苦异常。
气不固摄时,常发生气虚汗出,汗出过多,稍动则汗出,甚至好像皮肤漏了,总是汗津津的,甚至汗滴滴的,这种中风病友的内衣常被汗湿透,伸出来搭脉的手臂或手心都是湿湿的,有的病友常诉说稍动则汗出,虚得很,都不敢进行康复锻炼。
我曾诊治过汗出过多,一天必须洗澡三次的奶奶,这位奶奶,甚至因出汗过多,而并发低钾,并发心律失常。
对于气虚下陷的中风病友,我们常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升麻、柴胡、葛根等药物,或加入益气聪明汤进行治疗。
对于气虚汗出的中风病友,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基础上,应该加入仙鹤草、龙骨、牡蛎、山萸肉等药物,或加入玉屏风散、四逆辈等进行治疗。
10
卒中后的病友,根据中医辨证,还有肝阳上亢、肝风夹痰、阴虚阳亢、痰热腑实、痰浊瘀血等证型,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介绍给大家,卒中后如果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加上精准的中医辨证施治,效果一定会更好,一定会更快的帮助病友恢复,并减少卒中的复发。
11
林黛玉应该是典型的气虚之人,“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虽容貌倾国倾城,为十二钗之首,但素体虚弱,又从来不注意健身,所以体质很差,走路都似弱柳扶风,常年患病,最后英年早逝,哭煞了无数的红迷。
图片来自我院防保科张锦张科长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7 thoughts on “中风气虚了,应该这样治|平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