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经方已经20多年,尤其是近几年来,时时的思考、学习,时时的翻书、临证,觉得经方确有疗效,实践性很强,很了不起。
我于1993年考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录取在基础部中医专业,开始了五年啃书式中医学习。
第二年上中医各家学说课的时候,是黄煌老师给我们授的课,很清楚地记得,当时讲到经方时的黄老师,神采飞扬,眼睛亮晶晶的。
黄老师每次讲课的时候,都会列举很多生动的案例,既令我们耳目一新,又使人印象深刻。
有几次黄老师还把中药带到课堂上,让我们尝尝味道,当时体会最深的是黄连的苦味。
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以后,刚开始我们接触的基本上都是西医,用的基本上也都是西药,中医中药使用很少,有时就迷糊:中医中药是不是没用?
这种感觉越来越深,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竟已经几乎放弃中医,
2012年,在南通大学医学院跟着王军老师读神经病学硕士时,发现他们也在研究中医,怎么西医院也在研究中医呢?不是说中医中药没用吗?
2013年,我在上海华山医院进修时,华山老师遇到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等疾病时,竟然也使用中药,而且华山的中医科相当出色,科研很多,这更增加了我的疑惑,不是说中医中药没用吗?
2014年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天,我在天坛医院学习期间,到宣武医院参加了一个神经内科学习班,会上讲了很多神经内科疑难疾病的中医治疗,比如中风、脊髓病、痴呆、头痛、多发性硬化等疑难疾病,这不禁令我再次疑惑,不是说中医中药没用吗?
我印象中记得黄煌老师曾多次讲过这些疑难疾病,并讲过经方在这些疑难疾病中的辩证施治。
北京一回来,我就开始翻书。
黄老师当年曾发给我们很多经方资料,这些经方资料都是他自己的心得体会,有些还是黄老师没有成书、没有发表的经验心得,印象特别深的,这是资料竟然是老式油印出来的。
这些油印资料至今存放在家中,已经发黄,而且边角破烂,虽然搬家了很多次,但都没舍得扔掉,被我像宝贝一样,仔细地珍藏着。
这些油印资料上面记载的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等经方,其中的体质分析、方证分析、方药人的思维,已经极具规模,和黄老师后来出的书,内容基本一致。
每每翻开那发黄而薄,又有些破的一页页,上面似乎还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依然那么沁人心肺。
现在想想,那阵阵的油墨香味里面,都是黄煌老师珍贵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他的很多的思想和经验,因还没有发表,外界很多人不知道,倒是先便宜了我们这些学子。
我翻开了黄煌老师发给我们的油印资料,翻开了黄老师的经方手册,重新学习了伤寒论、金匮要略。
在好奇而探索的中医学习中,我又翻开了近代中医典籍:《医学衷中参西录》,在书中,张锡纯先生也曾细致论述了经方。
在众多经方典籍的学习中,我反复思量,反复求证。
中医博大精深,很神奇。
在诸多的中医理论中,经方的六经辨证更神奇,而且疗效更令人神往。
在以后的门诊及病房工作中,我开始频频的使用经方,包括承气汤、温胆汤、小柴胡汤、逍遥散、苓桂术甘汤、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茯苓丸、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等经方。
大黄、附子、细辛、麻黄的使用更加频频,量也越用越大。
使用后的效果令人惊喜,令人满意。
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尤其是疑难疾病的成功案例。
比如十余年的桂枝证、汗多到休克的黄芪证、顽固性血淤的桂枝茯苓丸证、反应迟钝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频死的承气汤证、麻木的五物汤证等等。
黄煌老师曾告诉我们:“每个病人都是一道不同的风景”,并尊尊告诫我们要遵循张仲景的经方教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黄煌老师曾经说过,创新很重要,很必要,但首先要做的,是传承,只有先传承好,才能进行更好的创新,才能带来民族、科技、医学等更大、更好的进步。
本文已于2023年7月24日发表于兴化日报中医专刊
参考资料:
1.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伤寒论,张仲景,人民卫生出版社;
3.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人民卫生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 中药及方剂使用的部分临床经验
- 中风病
- 公众号
- 周围神经病的那些事儿
- 头昏眩晕
- 头痛
- 帕金森病
- 影像
- 待分类
- 痴呆
- 癫痫
- 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
- 糖尿病
- 肌肉疾病
- 脊髓疾病
- 脑出血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医案医话篇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康复与指导(编辑与分类中)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脑病科漫谈
- 脑病科的那些事儿—流派与传承
- 脑血管病
- 诊断思维
- 高血压病
-
从影像辨治中风|平启年
俗话说,“千言万语,不抵一张图
-
面色红赤的高血压,竟然可以这样治疗|平启年
李可老先生中医功底深厚,医术高
-
奇怪的脚疼|平启年
这篇文章写于建军节,我想以一种
-
中风瘀血的精准辨证–赵瑞周医案赏析|平启年
赵瑞周先生的医案很生动,高明之
-
你的体质适宜冬病夏治吗?|平启年
春去夏渐来,好多病友问我:“平
-
神奇的治疗仪–经颅磁刺激仪|平启年
前言:兴化市中医院脑病科是江苏
-
那些年,看过的那些眩晕病|平启年
下面是我行医二十多年来,关于眩
-
不忘初心的临床思维|平启年
红楼梦被称为曹雪芹的“追忆似水
-
寻 根–中风病根知多少|平启年
脑病科门诊及病房的中风病人很多,细细探究,中风的原因原来竟然很多。我们常把疾病的原因说作病根,所以,哥姐们千万…
-
石头记-耳石位置性眩晕的故事|平启年
耳石症往往在突然起床或翻身时出现,并反复发作,根据病人躺平坐起的Dix-Hallpike试验以及会跳舞的眼睛,…
-
那些年,看过的那些中风病|平启年
下面是我行医二十多年,关于中风
-
从影像看痴呆|平启年
我们只有辨别清楚痴呆的病因,才能精准的对痴呆进行治疗,也才能更好改善病人的智力,甚至治愈痴呆! 我在“从影像看…
-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脑病科的运用|平启年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使用要求比较高,临床上既要求辨证准确,必须仔细查看舌象脉象,还要熟练了解方剂配伍,知道药物使用…
-
那些年,看过的那些帕金森病|平启年
下面是我行医二十余年,关于帕金
-
为什么要重视发病的时间|平启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
-
卒中诊治,为什么还要一体化|平启年
我国卒中负担沉重依旧,聚焦卒中管理关键节点,加强卒中院内院外一体化综合管理,对于改善卒中病友预后的意义重大。在…
-
到底什么是瘀血体质|平启年
现在流行一种通治法,那就是:只
-
脑干那么重要,后脑勺经得起随意击打吗?|平启年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很重要,但
-
头昏了,千万不要忘了查查小脑–论小脑病变的严重性|平启年
如果我们发生了头昏或头晕,请千万不要忘了查查小脑。
-
如厕之时,怎能中风|平启年
隔壁邻居小九,初中毕业后,随父
-
头昏竟然还有这些原因|平启年
头昏的原因很多,机理复杂,具体到临床诊治中,我们其实还应该把头昏与眩晕、晕厥、癫痫等疾病或症状进行仔细的鉴别。
-
整天头昏昏的,害怕眩晕再发,该怎么办?|平启年
我有个病友,他说他的一生就是和
-
黄连不苦反觉甜,这是真的吗?|平启年
说起黄连,大家的第一印象恐怕就
-
穿越时空的眩晕之旅,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庆余年!|平启年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现代人,意外
-
家居血压测量的艺术:一文解决医院级精确监测|平启年
朋友,您是否知道,高血压是导致
-
解密头痛,除了熬夜、压力外的深度探索|平启年
头痛,这个熟悉而又神秘的朋友
-
监测血压的重要性-从塌方到生命警钟的再次敲响!|平启年
2024年5月1日,当人们还沉
-
龙卷风与中风|平启年
广州的龙卷风,瞬间夺走了5位同
-
掌握拍背,助你轻松远离中风后肺部感染|平启年
在生命的长河中,中风往往如同一
-
血瘀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平启年
前几日,朋友小韩急匆匆地找到我
-
当帕友遇上音乐: 沉睡的神经如何被唤醒?|平启年
你是否还记得,广场上那个翩翩起
-
油菜花与少年|平启年
前天菜花节开幕,通过朋友圈,我
-
头痛还怕冷,除了止痛药,还能这样治|平启年
前年冬天,天特别冷,寒风似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