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

空调的品种很多,有壁挂的,有立式的,还有中央式的,现代社会,无论是都市,还是农村,空调那是遍地开花,到处都是。
无论是家中、办公室、商场,甚至公交车上都有空调、冷气。从骄阳似火的大街走过,周围的空气热烘烘的,突然旁边吹过一阵凉风,“啊,好爽!”原来是路旁的超市开着个门,冷气不断地从超市内吹出。但凉爽的同时,却滋生了空调病。因为空调、久坐、熬夜、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阳虚体质者越来越多,阳虚、寒凝的疾病大幅度提高。这种阳虚体质的朋友,看上去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神疲乏力的样子,穿衣较多,面色常常白白的,皮肤及肌肉松松的,说话的声音低弱、低沉,总是那么有气无力。有的好像在鼻子中哼哼的说话,或者越说越没有力气。严重的阳虚体质者,常明显的委靡困倦,精气神严重不足,平素穿衣较多,怕冷,恶寒(但不一定有发热),舌淡,舌苔薄或水滑,脉象沉迟、微弱。这些症候,临床多见于阳虚体质或体质虚寒之人,更多见于老年人,或者久病、大病之后的朋友,或者长期使用抗菌素、清热解毒类药物的朋友。这种朋友,往往经不住风寒及疲劳,略为受凉或吹风、疲劳,就容易感冒、腹泻,容易并发头痛、眩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容易失眠,甚至容易中风、痴呆,尤其是到了冬天的季节。比如那个头痛十余年的扬州女士,到我门诊时,虽正当盛夏,但扬州女士却穿着长袖外套,戴着厚厚的帽子,仔细问诊后发现:扬州女士头部冷痛,头部似乎时时有冷风钻入,全身怕风,严重时恶寒无汗。比如那位夏天穿着羽绒衣到兴化找我的杭州老者,老者儿子告诉我,老者经常头昏无力,大白天的都喜欢打瞌睡,而且“每晚必须以温热铁块敷背,不然不得过生,也不能入睡。”中风后瘫痪侧肢体发冷甚至冰凉的病例,那更是比比皆是。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很多朋友问我,我们的这种阳虚体质到底如何调理?我们这种的虚寒疾病到底如何治疗?其实,在平素使用补气、温阳、怯寒的基础上,如果在三伏天,我们还能使用三伏贴进行调理或治疗。2014年在天坛医院学习期间,我曾到广安门医院溜达,广安门医院的中医,在全国来讲,那应该是最牛的。北京最早开展三伏贴的应该就是广安门医院,2014年广安门医院的三伏贴,那时就进行的如火如荼,预约者如潮。哦,平主任,三伏贴是个什么东东啊?赶紧告诉我啊!亲,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在三伏天时,选择对症的疾病,通过穴位贴敷,中药对皮肤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治疗效果。
三伏贴,由于不经过消化道、肝脏、肾脏,不需要输液,治疗期间也不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属于比较安全的绿色治疗方案,所以得到广大病友的推崇。三伏贴属于中医冬病夏治的范畴。
祖国医学《内经》认为:“天人合一”、“夏日养阳”,冬为阴,夏为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天时,如果使用三伏贴,那么将更能增强人体的阳气,能更好地驱散人体内的阴寒之气,甚至可以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总之,使用三伏贴,能使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能够使得在冬天易发的疾病,减少发病的次数,减轻发病的病情,甚至能控制到不发病。这就是三伏贴的优势,也是中医冬病夏治的优势。脑病科门诊及病房的病友中,辨证为气虚、阳虚、寒凝、寒痰、寒瘀等的疾病很多,包括中风恢复期、中风后遗症、眩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痴呆、失眠、周围神经病、脊髓炎、肌肉萎缩等疾病。这些阳虚、寒凝等的疾病,受凉、遇寒易发,疲劳易发,冬天易发。尤其是中风、头痛、眩晕等疾病。脑病科使用三伏贴的药物,常包括肉桂、吴茱萸、细辛、白芥子、元胡索、川芎、羌活等中药,使用的穴位有:脾俞、关元、足三里、大椎穴等。段国梅段主任是我们医院门诊中医治疗室的负责人,她在三伏贴方面经验丰富,为此我曾向段国梅段主任反复请教。临床上,脑病科根据不同的疾病,或者根据不同的体质,还可以使用风池、内关、神门、夹脊、三阴交、丰隆、合谷等穴位,进行三伏贴的治疗。

下面是我们中医院使用三伏贴的时间表。
但使用三伏贴的朋友,建议先请医护人员进行辨证分析,看看是否属于气虚、阳虚体质,或属于虚寒、寒凝等疾病者,是否适合使用三伏贴,注意不可强求,并应该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三伏天来了,你准备贴贴三伏贴吗?

兴化市中医院2023年“三伏贴”时间表

一   伏:7月11日——7月20日二   伏:7月21日——7月30日闰二伏:7月31日——8月9日三   伏:8月10日——8月19日

参考资料:
1.黄帝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莲溪湖畔

平启年大夫的公益科普网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